祈禱有用嗎?

反送中運動(?)期間,令不少人感動的,包括筆者在內,是有一班基督徒在政總門外舉行祈禱唱詩歌馬拉松。雖然這班人是和理非,大部分亦都不會作出衝擊行為,但能做到保護示威者的作用。而在網上,亦有團體始終張貼一眾基督徒的禱文,以作團結眾人。

這些基督徒走得如此前線,是大家始料不到,而運動開始之初,也想不到效果如此顯著。大家不禁會開始問:難道這就會是基督徒在社會上的地位嗎?究竟是禱告有用,還是這個禱告運動有用呢?

筆者認為,沒有禱告,基督徒不會站出來。

一直以來,禱告令外人的印象是基督徒求神拜佛的象徵,類似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的宗教儀式(不排除有基督徒也有如此想法)。這不完全是錯,畢竟從信仰的角度來看,筆者會形容祈禱就好像溝通,而多溝通對一段關係也有所幫助。試想想,假如你和男/女朋友一段時間不談話,關係又如何維繫呢?

但用「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的角度去形容禱告也有它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假如祈禱多了,事情卻從壞的角度去發展,哪就是不是代表你的祈禱沒用呢?這也是不少人,包括不少基督徒受到影響的「祈禱無用論」。坊間有不少書籍去探討這個問題,筆者在此不作詳述。這篇文章特別針對是次運動祈禱的問題。

這幾個星期筆者看到不少禱文,也聽到不少祈禱,自己也有禱告。因為送中條例,大部分人都是圍繞幾個方面:信仰能在事件中得以彰顯、示威能和平理性地表達意見、減少暴力衝突、公義在香港能夠彰顯、官員能夠虛心聆聽人民的聲音、社會能減少撕裂。老實說,除了頭兩樣,其餘的好像都沒有實現,甚至有變壞的趨勢,看來好像沒有什麼用。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筆者卻看到另一個現實。

自2014年後,基督徒圈子一直在復和和分裂當中掙扎,很多人在尋找雨傘革命後教會的出路。送中事件,大概是一個對這五年反思的一個考驗。可幸的是,這次基督徒對比五年前更團結,是值得鼓舞。當然,不少人認為是因為五年過後教會更懂得處理政治事件,也會覺得是因為送中條例遠比政改更受爭議,所以才會有團結的局面。筆者卻認為,這些都未必是主因,畢竟這五年內教會的改革其實有限(這個往後的文章會談到),而政改的爭議亦不比送中條例小。反之,是信徒祈禱的操練。

因為社會環境因素,香港的基督徒算是比較平和的一群,很少機會會因為信仰而受到人身自由的威脅,這樣也造就了信徒沒有「必死的覺悟」,要知道綜觀教會歷史,基督徒是應該是不怕死的一群。這些基督徒,好聽是和理非,難聽卻是怕死。當然,筆者也怕死,也害怕刑責,這沒有什麼好隱瞞,這是一生的功課。

然而,這次反送中運動,筆者看到一群基督徒,因為禱告而站到前線,甚至通宵集會,要知道香港基督徒除了在除夕跨年祈禱會外甚少會通宵唱詩歌祈禱,這可算是一個創舉。不錯,他們的禱文很多都沒有實現,但卻因為禱告使不少和理非的信徒有站出來的勇氣,這是筆者所感恩的。

這篇文章不是在為基督徒的祈禱是否有效而背書,但是次事件卻教導了信徒,拜得神多未必代表你個人會成功,禱告從來都不是這樣運作。但是,祈禱卻會讓你有勇氣跳出自己個人的安舒區,一個犧牲自己利益的禱告,才是一個有效的禱告。

那麼,祈禱有效嗎?看你如何看待什麼的成效。但一個拋棄自己利益的禱告從而讓神的國降臨的禱告,卻必然會成功,這也會是筆者一生的禱告。

原文:https://polymerhk.com/articles/2019/06/30/43608/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