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之一。但這與中國的海洋強國建設有何關係?雖說在海上力量中,商業層面與軍事層面同樣重要,但中國海軍的崛起似乎始終是中國成為海洋強國的主要焦點。作為一名海洋安全的學者,上週我與同事討論有關海外商業港口對海軍力量的重要性。因此,本週我想介紹三篇或許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文章。
分析:中國如何影響全球海上互聯互通?
海上互聯互通對海洋強國至關重要。在海權理論中,大家重視控制戰略海上通道或海上交通線的能力;馬漢提出了全球海上力量的三個「支柱」:海外貿易、海軍和商船,以及海軍基地。因此,相比發展海軍,控制戰略港口同樣重要。
China Power Project 於 2021 年發布的分析報告對中國通過海外港口在海上貿易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表示關注。報告指,「從 2012 年到 2019 年,中國政府估計投入了 1 萬億元人民幣(約1530 億美元)用於建設新港口設施和升級現有港口基礎設施。」
除了中國政府投資,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國有企業也啟動了眾多港口建設項目(雖說某些投資是在該倡議之前開始的)。從 2010 年到 2019 年,中國公司簽署了「80 多個港口項目……包括外國直接投資、收購、租賃和建設合同。」
作為一份簡短的報告,它的分析概述了中國對海外港口的野心。
文章:碼頭競爭者:中國在全球港口中的實力
這是 Issac Kardon 和 Wendy Leutert 於 2022 年在 《國際安全》發表的一篇文章。作者們建立了中國企業海外港口投資的數據庫,並分析這些港口網絡對中國海上力量於和平時期的貢獻程度。他們表示,「在和平時期,中國企業擁有和營運的國際港口碼頭已經為具備軍民兩用能力,建立後勤和情報網絡,使中國能夠在全球關鍵地區發揮影響力。」 然而,這種形式的國家權力網絡在戰時會受到限制,皆因這取決於非盟國的商業設備。
然而,正如 David Logan 和 Robert Watts 在回應這篇文章時所暗示,作者們並沒有足夠的知識來理解商業港口和軍事港口之間的差異——這很可能取決於作者們的研究背景。因此,如二人所言,「中國進入外國港口取決於東道國的許可(而這是不確定的),加上中國並未證明這些港口能夠提供強大的船隊維護能力。」
儘管如此,這篇文章仍然對中國港口投資有其獨到的分析,引起學界對中國海外擴張的關注,試圖縮窄學界對在海洋強國背景下中國海上貿易與海上安全之間的理解差距。事實上,在這個領域方面,政治經濟學和安全研究範疇的學者需要更多的對話。
報告:中國的全球基地野心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吉布提建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從那時起,人們就開始關注中國建立第二個海外基地的可能性。蘭德公司最近的研究提出了兩個有趣的問題:首先,中國將最有可能在何處建立海外基地?第二,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有足夠的海外力量?
該報告提出,中國對海外基地地點的考慮包含多種因素。在可取性方面,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中國在外交和經濟政策方面的利益,這取決於該地點的地緣政治、中國的海外能力和投資水平等因素。其次,北京還要考慮選址的可行性。例如,目的國家是否是專制政權、當地政府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人們對中國的看法。考慮到所有因素,作者認為中國的下一個海外基地很可能位於柬埔寨、孟加拉、緬甸或巴基斯坦。
至於中國何時會建立其全球海外基地網絡,報告通過歷史案例來考察中國在建立自己的海外港口網絡時將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它的結論是,「中國在海外基地方面的經驗還很稚嫩,種種跡象表明,它至今無從得知這些經驗會否限制自己建立港口網絡的潛在影響力,或是能和其他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然而,當雙邊關係緊張時,中國傾向於尋求外交和經濟脅迫來懲罰國家,而這些行為有可能會成為中國海外擴張的障礙。
總的來說,這份報告對中國的全球基地選擇進行了較有系統的分析。如你關注中國的海上崛起,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