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中國夢》——剖釋中國的民族主義

《解構中國夢:中國民族主義與中美關係的互動(1999-2014)》沈旭暉著 劉永艷、爾雅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7年沈博士的論文改編出版後,因種種原因要到今年年中才出版中文版,書中的主要目的,是要分析中國民族主義於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的變化。

一直以來,學者覺得民族主義是一個由上而下的政治工具,領袖為求達到目的,而訴諸人們對國族的情感。但沈博士卻認爲這並不發生於現今中國,他把影響中國民族主義發展的人分成三個階層:頂層,乃政府及領導人;中層,乃知識分子或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精英;底層,乃一般市民大衆,特別是網民。他用由1999年到2002中發生的四個案例去剖視這三個階層在表達層面、意識形態層面和外交戰略層面的不同,他發現這三個階層各有特色並互相影響著。在表達層面,三者貌似各自爲政的無序宣洩:頂層保守且面子要緊、中層意圖操控話語權、底層則訴諸情感,但實際上卻各有「任務」,有著心照不宣的「默契」,用以建立富中國特色的價值觀。沈博士進一步解釋,在三個階層的互動下,中共治下的中國慢慢建立自己一套的外交觀,跳出了八十年代末期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策略,再由江澤民的「因勢利導」,形成了現今「有所作爲」、「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的價值觀。總的來說,沈博士對中國民族主義下了一個定義——富中國特色的社會契約,對筆者而言,則是亂中有序。

本書最後一章乃沈博士於習近平上任後寫成,以他的理論去了解中國民族主義如何詮釋當今討論得火熱的中國夢。以他分析,正如他之前寫下的論文一樣,中國頂、中、底三個階層同樣地借習近平的「中國夢」去無限放大自己的觀點,使「中國夢」得以百花齊放。但有趣的是,同樣地,在這三個階層互相影響下,「中國夢」仍然朝著一個大方向發展——借「美國夢」的思維,用以抗衡「中國威脅論」,同時為中國開始變爲進取的外交政策打下基礎。

沈博士對中國民族主義深入的分析,他對民族主義定義的獨到,令筆者大開眼界,尤其是當筆者因工作關係需要了解中國的南海問題時,這本書給我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看中國對外交議題上看似複雜但統一的聲音,其實是有實無名的社會契約所形成的現象。在學術層面上,這本書富有價值,特別是對中國外交政策研究分析,畢竟當今中西學者對中國民族主義分析皆不完整:有人把中共提出的孔孟思想當真,把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全面套用在中共的外交政策;有人則否定民族主義對中共的影響,以主流的零和遊戲、利益輸送為觀點;沈博士這本書正好提出中國民族主義影響新的觀點。

但在一般市民大衆層面上,這本書略爲深奧,若非對中國國情及國際關係理論稍有認識,未必能讀懂當中的分析。但如閣下想更加了解中共治下的中國民族主義發展,不妨一讀。

原文:https://polymerhk.com/articles/2015/12/04/24999/

發佈留言